Search

青年圓夢‧臺灣發聲~
臺灣國樂團《指樂飛揚》音樂會培植新秀指揮有成
👉<...

  • Share this:

青年圓夢‧臺灣發聲~
臺灣國樂團《指樂飛揚》音樂會培植新秀指揮有成
👉https://www.ncfta.gov.tw/information_45_121418.html

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所屬臺灣國樂團,近年推動「在地取材、取才」成果豐碩,1月15日晚間,將於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舉行《指樂飛揚》音樂會,由青年指揮張智堯獨挑大樑,讓臺灣人才為臺灣作品發聲。為擴大青年培力計畫效益,音樂會採免費索票,歡迎民眾用行動支持青年音樂家。

本次擔綱指揮的張智堯,是2019年臺灣國樂團舉辦的《菁英爭揮》青年指揮比賽冠軍,當年歷經初賽、複賽,最終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;本週演出的《指樂飛揚》音樂會,便是指揮比賽最大獎品,一場由冠軍親自策劃、指揮的專場音樂會。經過一年多的籌備,張智堯選定6首風格各異、分別代表現代國樂發展軌跡的作品。張智堯表示:《指樂飛揚》音樂會中的每一首曲目對我來說都有一段屬於我與它的故事,而我希望透過我自己的詮釋將這段故事呈現給聽眾。希望藉由這次與臺灣國樂團的合作,找出一些有價值卻鮮少有機會被演出的臺灣作品呈現給觀眾。

音樂會分為合奏及協奏曲形式,上半場以鮑元愷《鹿港廟會》揭開序幕,接著是王丹紅為胡琴與國樂團創作的協奏曲《弦意嶺南》,再來則是劉學軒的《鄒族之歌》,各作品凸顯現代國樂在不同創作背景下產生的多元風格。下半場演出由臺灣國樂團2015年委託潘皇龍創作的《太魯閣風情畫》、「樂壇神筆」趙季平的《古槐尋根》,最後以中生代作曲家朱雲嵩《遶境隨想》做為結尾。音樂會從近年作品綜觀作曲家對國樂的想法及樣貌,包括新技術的使用及效果開創,用當代作品做一專場串連,以追溯國樂的發展脈絡,並用青年指揮的熱忱,延展國樂不可替代的價值與藝術性。

其中《弦意嶺南》由臺灣國樂團新秀青年音樂家戴瑋擔任獨奏,將藉由二胡來呈現廣東音樂的細膩及閒情之美。廣東音樂與現代國樂及臺灣的傳統音樂,在歷史與地緣上具有深厚淵源,本次選擇這首樂曲,讓音樂會的聲響、素材更為豐富多元。戴瑋表示:這首曲目採用廣東音樂《平湖秋月》、《落水天》的曲調素材,在詮釋上需要對韻味及風格特別琢磨及講究。作曲家王丹紅的作品能見度非常高,擅長表現輝煌大氣的曲風,但這首《弦意嶺南》,相較之前的風格,則是用二胡唯美、可聽性的音色及旋律,寫出充滿嶺南地區色彩的音樂;期待這首清新淡雅的樂曲,能帶給觀眾更多的想像空間及音樂畫面。

《指樂飛揚》音樂會,15日晚間將於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舉行,邀您聆賞張智堯指揮臺灣國樂團演出屬於自己的聲音、奏出屬於臺灣青年的夢想。免費索票請上臺灣國樂團官網、Facebook,演出前30分鐘開放現場候補,請您一起為臺灣音樂人才鼓掌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臺灣國樂團隸屬國立傳統藝術中心,為文化部所屬的國家級國樂團,係由國內國樂界菁英組成,矢志探索傳統、立足本土、擁抱當代,藉由創作為臺灣傳統音樂扎根,用演出傳遞臺灣美學品味,以提昇臺灣傳統及當代音樂為目標,以國際為舞臺,用醇厚的音樂深化臺灣之美。臺灣國樂團前身為1984 年教育部成立之「國立藝專實驗國樂團」,2012 年5 月因應文化部成立,更名為「臺灣國樂團」。 近年來逐步推動「用國樂訴說臺灣最美的故事」、「在地取材、取才」、「以音樂連結世界和臺灣」等理念,建立臺灣國樂團的品牌精神。臺灣國樂團的演出,融合戲劇、舞蹈、美術、詩歌、文學等各類元素,兼具創新與傳統,多年來亦出版多張音樂CD 專輯,《臺灣四季》、《心花兒開滿年》、《心動.聲動》、《藍色的思念》、《樂繫古今‧ 韻迴三十》、《Mauliyav 在哪裡?》、《傾聽- 臺灣土地的聲音風景》、《花漾寶島》、《生聲相傳》、《陣頭傳奇》均獲佳評,成果斐然。 全團亦致力於傳統音樂之推廣,用傳統音樂豐富國民的生活。長年擔任國家文化外交的大使,演奏行跡遍及歐洲、美洲及亞洲各大城市,傳遞動人的樂章。
臺灣國樂團隸屬國立傳統藝術中心,為文化部所屬的國家級國樂團,係由國內國樂界菁英組成,矢志探索傳統、立足本土、擁抱當代,藉由創作為臺灣傳統音樂扎根,用演出傳遞臺灣美學品味。
View all posts